2006年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9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稳步较快增长。2006全区实现增加值27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增2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69亿元,可比增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0.0亿元,可比增长21.9%,对GDP的贡献率为69.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9亿元,可比增长20.5%,对GDP的贡献率29.0%。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3.9566.5229.53,而上年为4.4466.1129.45

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由于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以及税源扩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06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71.1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2.55亿元,同比增长7.4%。税收收入为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第二产业税收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占区税收比重达54.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创造税收达28.85亿元,比上年增38.2%。第三产业税收为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在第三产业中,税收总量居前三位的是批发零售贸易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税收额分别为13.06亿元、6.24亿元和6.04亿元,占全区税收的比重分别为19.5%9.3%9.0%。税收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批发零售贸易业、信息计算机软件业、住宿餐饮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比上年分别增长27.3%29.7%18.7%168%。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业减税较大同比下降19.4%。总量较大的税种各有增减:增值税为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1%,比重由上年的40.8%提高到46.3%;营业税为13.67亿元,比上年下降9.95%;所得税为18.64亿元,比上年增24.2%,其中外资企业所得税为1.55亿元,增长55.7%,个人所得税为5.96亿元,增长40.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95亿元,比上年下降16.1%;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年内支出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4%,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费支出3365万元,增长11.5%;科学事业费支出为494.8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农口支出1.37亿元,比上年增19.9%,其中农业支出为78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调控作用显现,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投资项目管理分析:城镇投资完成4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46亿元,比上年下降1.1%;农村非农户投资总额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0.4%。三种投资项目的比例为40243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为1.25亿元(含柘林镇华权实业有限公司1.1亿元的投资项目);第二产业投资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约70.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1.67亿元,同比降低17.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为1:57:42

 

二、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 业

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林渔牧业总产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行业的产值比例为:47.22.023.026.8。农林牧渔服务行业年内完成产值3250万元,同比增长8.3%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鼓励粮食播种,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累计落实各项粮食种植补贴资金2588.5万元,粮食总产达11万吨,比计划增15.8%。其中水稻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年种植面积16.3万亩,亩产585公斤。林业生态格局逐步形成。2006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814亩。已全面建成先行区内主干道路沿线33.3公里、纵深20米的绿化景观带。水产养殖健康稳步发展。全年养殖总面积88977亩,总产达3.2万吨,总产值超过7亿元。畜禽专项整治和禽流感防治扎实推进。全区各类家禽禽流感免疫率及口蹄疫免疫率均达到100%。提升内涵,食用菌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食用菌栽培量达5267.34万袋(平方米),总产量1.84万吨,总产值14865.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12.5%37.3%

创新理念,农业产业化稳步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运营情况良好。全区有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年销售总额达29亿元,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要求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稳步推进。年末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1家,带动农户42000户,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1亿元,全区农业组织化程度达65%

切实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全年实际完成土地整理17460亩,土地复垦464亩,合计净增耕地 2837亩,取得置换指标2553亩。全年严肃查处违法用地案件1039件,涉及占地1.68万亩,制止违法用地项目86项,拆除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围墙1.88万米,退地3772亩,使违法用地势头得到有力遏制。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以重点行业为龙头,工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8.2亿元,可比增长23.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4.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96户,比上年增加12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6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4%。企业加快自身发展,至年底,超亿元产值的企业有123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390.0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0%

工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04%。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797.0亿元,比上年增18.3%;工业利润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工业园区发展加快,促进了产业发展集约化。有8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3.4%,产值为509.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1%

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全区已拥有高技术工业企业244户,实现工业产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8%。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电器、机械、信息、化工金属、服装、物流装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8.7%。其中工业产值总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化工医药、机械和纺织服装,分别占25.2%12.5%8.5%。增幅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器、化工医药和汽车配件,分别增长达57.1%48.2%45.5%。此外,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的行业有光仪电35.5%、橡塑33.3%、金属26.0%、机械38.2%、输配电24.4%、游艇23%和农产品深加工21.6%7个行业。我区一业特强的输配电行业,到年末有62户规模企业,产值为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0%

建筑业

在宏观调控下建筑业有序发展。建筑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6.0%。完成施工产值74.6亿元,比上年增3.8%;竣工产值54.2亿元,比上年增3.3%。年内施工面积为562.5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竣工面积为3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8.5%。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17.1万元。

金融业

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69亿元,可比增长37.8%。全区有银行机构9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56.73亿元,年内新增存款55.82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其中企业存款167.38亿元,比年初增14.4%。贷款余额265.68亿元,年内新增贷款31.49亿元,比年初增13.4%,其中中长期贷款168.32亿元,比年初增20.7%,占贷款总额的63.4%,比上年增长3.9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6.72亿元,比年初下降7.9%,占贷款总额的17.6%。资本市场在改革和规范中稳步发展。2006,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4年的漫漫,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在我区的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各类证券成交额达125.48亿元,比上年增170.1%。其中股市成交额113.06亿元,占了整个证券市场约九成份额,其成交总量比2005年增247.9%

国内商业

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商家规模化经营、高档次服务、新方式营销及假日经济等因素的刺激下,2006年我区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批零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21.26亿元,可比增长42.1%。完成商业销售总额2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吃穿用烧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为4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穿的商品为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用的商品为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烧的商品为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8%。集市贸易成交额为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目前,我区现有大型综合超市2家,连锁超市100多家,大型百货商厦1家,星级酒店7家,大型商品交易市场15家。易初莲花、乐购等知名大型综合超市,以及苏宁电器、永乐家电、好美家装饰材料、金海马家具、同福易家丽石材装饰等大型市场的相继落户,丰富了地区商品市场,基本满足了本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奉贤的金叶商厦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向前发展。2006年的销售额达到3.4亿元,成为本区知名的大型百货商场,名列上海百货行业单体商场销售第8位,是市郊发展最快的商场之一。商厦下属的218家金叶连锁便利店开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深受农村百姓欢迎,商品质量和管理服务都得到了保证,农村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变。

餐饮业成为我区消费增长亮点。2006年,我区抓住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海湾“碧海金沙”旅游的契机,餐饮市场相当火爆,全年完成营业额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尤其是奉浦餐饮娱乐一条街享有盛誉,大小50多家餐饮店,吸引着不少市内外的美食客。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我区邮政业紧紧依托地方政府,积极寻找邮政切入点,核心业务有了新的突破。函件方面,开发了“易初莲花”、“聚贤煌都”、“建都房产”等的“打开有礼”新业务。物流方面,针对本区特色农副产品“锦绣黄桃”,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同时召开黄桃推介会,为桃农推销黄桃12万斤,为邮政服务新农村找到新切入点。全年共计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年收寄函件473万件,比上年下降9.9%,包件9.9万件,比上年增长6.5%,国内国际特快专递24.8万件,比上年增长41.0%。收汇票30.8万件,比上年增长50.2%,全年各类报刊订销1979.5万份,比上年增长0.7%。同时邮政还加大投入,加强行风建设,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投入600多万元对全区13个局、所进行了改造,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用邮环境。年内全区投递路线长度为2853公里,比上年增长5.8%,为日益扩大的镇区提供良好的用邮环境。全年投送各类邮件1296.8万件,投送各类报刊1753.4万件。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46亿元,比上年下降1.1%。房屋施工面积271.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2%,房屋销售面积76.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1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74.59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3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0%。全年成交过户面积59.9万平方米,成交数量0.48万套,分别比上年减少2.1%16.6%

三、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区67.1亿元税收中,非公经济比重占了88.1%。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为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56.5%;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税收9.40亿元,比上年增50.4%,占全区税收的比重14.0%,提高3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上交税收4.10亿元,同比增52.5%,比重由上年的4.8%提高到6.1%

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92.7%。其中股份及股份合作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5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模工业企业产值348.23亿元, 比上年增长21.8%,二者比重分别占8.6%52.7%,比上年分别下降1.11.2个百分点;私营经济规模工业企业产值208.1亿元, 比上年增长35.6%,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31.5%,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

非国有商业企业占据消费品零售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7亿元中,非公经济零售额达96.67亿元,占据消费品零售市场80.1%的份额。其中私营经济零售额达63.31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52.5%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力推进。年内,启动企业改制91家,完成了54家,完成率108%1992年至2006年,经体改办、国资委审批和各主管部门上报的区属改制企业共382家。其中,已有315家区属改制企业变更工商登记。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我区已有4579户城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9.99万人(包括离退休人数29301人),其中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有3174家,有59023名在职人员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共5105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其他单位参保人数为6499人。不断深化医保制度,全区有6.91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有6.67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有6.49万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为6.49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至06年末,全区外来从业人员参保人数 83376人。

小城镇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至年末,我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单位1564户,在职人数2.27万人,参加小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2.13万人(不包括退休人员);参加失业保险有2.76万人(在职人数2.83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4.52万人,按月领取生活补贴的有6.51万人。至2006年底,解决征地农民参加小城镇保险的人数共有14.97万人。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至年末,还有8.85 万农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养老金发放人数有4.3 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 4312.39 万元。

对外经济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推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256个,其中新批项目167个,增资项目89个,投资总额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1.8%;注册资本5.76亿美元,同比下降7.4%;合同外资5.07亿美元,同比下降8.0%全年实际到位资金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增资项目89个,同比增长17.1%,合同外资1.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6 %。各镇、开发区利用空置厂房和标准厂房吸收合同外资9096.33万美元,出租厂房25.08万平方米

外资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27个(包括增资),投资总额达6.43亿美元,占到全区投资总额的61.3%,合同外资2.78亿美元,占到全区合同外资的54.8%。这些大项目主要集中在汽配、精细化工、光仪电、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吸收外资力度加大。在第二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引资势头良好。全年第三产业投资总额占到全区投资总额的28.2%,合同外资占到全区合同外资的27.6%,同比增长11.1%。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显现,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化工分区、海港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几大园区,吸收合同外资总额占到全区合同外资的一半以上,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21个项目集中于这些园区内。

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年内我区外贸出口企业46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72, 各类自营进出口企业191家。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为27.32亿美元,同比增长55.4%。其中进口额1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出口额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增长迅猛,全年出口额5241.3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5%,同比增长45.10%。出口产品多样化,其中以出口机电、音像设备、电机、电气类产品为主,全年出口11.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6%2006年我区出口市场形成以日本、美国、欧盟为主,零星遍布全球的格局,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化。全年对日本的出口额为3.6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3%,同比增长30.8%;美国为4.2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5%,同比增长13.3%;欧盟为3.9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4%,同比增长22.0%

 旅 游

全区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达24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旅游收入达8.4亿元,同比增长41.9%。其中,27家国内旅行社共接待游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38.6%;营业收入11648万元,同比增长66.4%。25家旅游饭店共接待客人32.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营业收入32159万元,同比增长51.4%。12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95.3万人次,同比增长35%,营业收入40223万元,同比增长29.8%。

农业旅游初见成效。全年对初具规模的七大农业旅游景点进行了有效整合,又建成了申隆生态园、玉穗坊、花果山百枣园3个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从而使我区的农业旅游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为显著。全年各大农业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30.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2700多万元。海湾旅游区等建设不断完善、宣传营销不断加强,游客人次猛增,碧海金沙开张初的两个月的营业收入达820万元,旅游人次达20万人次。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越江工程,缩短奉贤与市中心的交通距离。068月份,闵浦二桥工程正式列入了上海市的建设投资计划,并于年底启动。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完成浦星公路南延伸段、平庄公路(环城东路~沿钱公路)、川南奉公路改线段(青村于庄~瓦洪公路)、南桥路城区段(团南~A30)、瓦洪公路(浦南运河~新川南奉)、海泉路(海湾~奉炮)以及新四平公路改建(五四~A30出口环北)等建设。大力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基础建设。年内共新建候车亭60座、新建和改建港湾式车站9座。全年完成新建、改建乡村公路83.35公里,列为区政府实事工程的11座区级河道危桥改造,年内全部完成,并完成区管公路宽路窄桥改造7座,农村公路危桥84座。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认真抓好实事工程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天然气排管总长度104957米,销售天然气2317万立方米,日平均销售天然气6.2万立方米;销售液化气20941吨。继续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奉城镇社区、相关办事机构、南桥镇及17个行政村,完成121个单体工程,有212户残疾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通过市验收,南桥镇已成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镇。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年内投入3.6亿多资金,对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实施全面改造。两年内旧管网改造20公里,更换水表1.6万只,其中年内更换1万只。区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大幅提高,日供水能力达3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为7408.6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生活用水售水量为4145.2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1.7%;居民生活用水2833.3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全年用电量3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占全区用电总量的7.7%。年末天然气及液化气总用户数为29.69万户,其中:家庭用户为28.15万户,比上年增长3%。家庭用户数中,天然气用户为2.96万户,比上年增长37.7%,液化气家庭用户达25.18万户,基本与上年持平。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全年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95.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空气质量年均值为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年均值为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降尘较前两年趋于逐年降低趋势,主要污染因子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环境水体质量与上年相比总体保持平衡,部分河道略有改善。

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年内完成11.7公里区级河道整治,占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的40%;河道疏竣275条段,已完成2006年计划的132%。完成南桥镇、庄行镇、柘林镇、海湾旅游区四个镇区264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区级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低于“国一”标准在用车辆的淘汰工作,已完成发放绿色环保标志轿车12854辆,货运卡车2251辆。

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年内柘林、南桥二座中转站和青村船运码头施工基本结束。各镇统一配置了14辆环卫车辆。南桥城区和青村、庄行共新建四座生活垃圾小型压缩收集站,年内均已竣工,先后投入使用。创建了87个村容整洁村,同时新建和改建公厕188座。

城市绿化

巩固园林城区创建成果。围绕“巩固、扩大、优化”的总要求,加大建设、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使我区环境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实际完成道路、河道和公共绿地面积206.0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2.8公顷。年末绿化总面积2915.3公顷,比上年增10.2%。绿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绿化三大指标分别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46平方米,绿地率41.5%,绿化覆盖率42.31%

五、城市信息化

信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为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 3.2 %

2006年我区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上半年,区政务网率先完成了与市政务网的对接工作。“上海奉贤”门户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全面完成,形成了天下足球网、网上办事、网上互动、便民服务和要闻中心五大功能板块,新增了新郊区新农村、投资奉贤等栏目,使整个网站的结构更加合理,层次更加分明。另外,为使网站更能面向全世界,于11月初开通了奉贤区政府网站英文版。年内,还相继建成了各类公务网站、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更加有利于我区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塑造透明政府政府天下足球网工作顺利推进。至年底,全区的主动公开信息数达到2268条,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天下足球网专栏的访问量达到了78.4万人次。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内共发放社会保障卡4788张,至年末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5.23万张;年内共受理“市民信箱”370人次,至年末共受理“市民信箱”14763人次。

 

六、社会事业

科 技

继续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级、市级科技项目192项,立项102项,获得国家、市级科技项目资金达到1358万元。立项并实施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区级科技项目67项,资助金额589万元。

聚焦科技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壮大。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52家,其中市高新技术企业78家;区高新技术企业64家。民营科技企业登记数累计达3839家,年内新增民营科技企业136家。4家企业获得“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百强”荣誉称号。5家企业获得“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2位同志获得“上海科技企业家创新奖”称号。启动了科技“小巨人”计划,15家有成长潜力、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成长型企业被评为区级科技“小巨人”。

加强专利工作,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深入实施。06年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2家,市级培育专利试点企业5家,市专利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再创新科研计划项目7项,区级培育专利试点企业5家,市专利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再创新科研计划项目5项。区专利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再创新科研计划项目8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868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0项,技术交易额7018万元。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1家,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上海市商业流通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单位2家,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1家。

广泛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年内创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创建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3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村(居委会)7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企业2家,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1所。

教 育

教育布局结构 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进程加快。至年末,现有普通教育学校81所,其中:寄宿制高中1所、原区重点中学1所(现称区示范 、实验性高级中学)、高级中学4所(含师大四附中)、完全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3所公立和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独立初级中学10所、独立完全小学16所、特殊教育1所、幼儿园21所(其中民办3所、附设幼儿点6个)、中专1所、其它教育机构5所。全年参加中考人数有4377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实际录取人数为4348人,中招录取率达99.34%。至年末,全区各类在校学生人数75579人,比上年增长5.5%。其中小学生29589人、中学生20311人、高中生8472人、中职校学生2302人、特殊教育学生144人、入园幼儿数14761名。至年末,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数有34573人,在区公办学校上学有19053人(其中:中学生3468人、小学生12210人、幼儿园3375人),其余15520人在27所民工学校上学(其中:初中生2997人、小学生10533人、幼儿园1990人)。

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师资素质整体提高。至年末全区普通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为6864人,其中专任教师4881人。根据奉贤教育师资的实际情况,2006年共引进师资476名,其中引进外地高校毕业生180人。全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50名,保育员20名,幼儿师资紧缺的矛盾有所缓解。

加强实事工程建设,保证学校安全。年内为43所学校安装了1272个红外线报警探头装置。投入资金1570 万元,对40所中小学进行暑期维修,改造运动场地13个,建设绿化校园10 个。另外,总投资约3600万元,为全区42所中小学增配二期课改所需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进一步为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 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20个,区级1家,图书馆藏书总量达76.68万册,其中区图书馆35.07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8家,全年放映电影4850场次,观众达143万人次。区博物馆藏品2850件。区广播电视台1个;镇文化广播电视中心9个;有线电视用户约14万户;全年播出稿件(广播、电视)8860篇;奉贤电视台(一套、二套)平均每周播放电视126小时。先后开辟“新郊区、新农村”、“党旗在飘扬”、“画十年成就、瞻十一五辉煌“等新闻专栏。全年共有197条稿件被上视录用;有41部片子被中国黄河电视台录用。在年内的各项评比活动中,共有62部广播电视作品获奖,其中广播专题《情牵沈阳》获全国广电系统大奖,是迄今各区县台的最高奖。

群众文化、我区特色文化有新的创建。本年度区创作中心组织各种专题会20余次,其作品山歌剧小戏《夜访》在市级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沪剧小戏《求娘亲》获三等奖;书画作品中有4件在市级展演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3件获作品奖;5幅摄影作品在市级展出活动中获奖。举办了大篷车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和钱光辉戏剧作品展、新人新作文艺等专场举行,“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演出20余场。全区共有各类群众性文艺团队52支。

年内,我区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电影放映总量3407(其中科教短片1268),观众人次达106.12万人次,并重视做好“公益场”、“敬老场”以及驻奉部队的放映工作,共计放映27场。

卫 生

公共事业卫生建设进一步重视。我区财政用于医疗支出的投入达1.42亿元,同比上年增14.2%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合理,卫生队伍素质不断优化, 至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所,其中区及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5所、镇级卫生院17所、农场医院3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018人,其中医师1418人,护士1045人,实有病床4598张。医疗业务量明显增长,各级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数总量230.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出院人数5.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区级医院住院手术11432人次。全区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区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为19.32万人,参加医保、镇保、少儿基金、养老保障、商业保险等其他医疗保障的人数2.78万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年内全区建成健康村庄示范点7个、健康小区示范点10个、健康单位示范点20家、健康家庭示范户500家,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内人均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90元,同比增加90元。

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年内检查公立医疗机构91户次,责令整改6户次,立案处罚7户次。取缔无证非法行医点104户次。

体 育

组织参加市十三届运动会,并承办风筝比赛。我区共参加10个成人项目的比赛,参赛运动员共322人。获得了单项和团体赛5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青少年组共176名运动员参加了30个大项中9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10金、13银、12铜,总分701分,不但比上一届市运会总分和金牌均翻了一番,而且我区代表团还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年内,我区会同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市风筝协会成功承办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风筝比赛,共有13支队、78人参赛,比赛组织工作得到市运会组委会的肯定。我区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协会和俱乐部队伍不断壮大。至年末,我区有各类体育协会8个。其中老体协积极组织南桥地区广场健身舞活动,已经发展到10个点、5000多人的规模。老年骑游队目前有队伍31支、队员1305名。腰鼓队有24支,队员1000多人。区冬泳协会有会员近200人。另有青少年俱乐部3个,开展培训20期,培训学生1525人次。协会和俱乐部积极参加各种赛事,取得骄人成绩:区冬泳协会参加上海市东方绿洲“体彩杯”冬泳锦标赛,取得市团体第二名,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取得了14个奖项,创历史最好成绩。我区重点业余训练的射击射箭项目,在上海市射击冠军赛上获得566铜;在市运会上射击射箭项目获得426铜。

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年内共投资409万元完成了4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为市民就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条件。新建56个健身点,安装器材592件。年内我区第一座射击馆竣工, 并购置40万元的新器材。还投入24万元完善了飞碟厂设施建设。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积极推进,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7家,床位2740张。其中:年内新建成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改扩建3所集体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85张。全区共创建36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拥有助老服务员534名,完成助老服务对象2189名;共创建11所慈善爱心超市,累计发放5100张慈善医疗问诊卡,资金总计255万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分类施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区对2091户农村特困户发放救助资金575.6万元;对51078人(次)的城镇居民特困对象发放救助资金997.6万元。城乡低保、低收入对象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年内对1553名重、大病患者实行了医疗救助,救助资金366.1万元。并新安置残疾职工4527名。另外加大了对城市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全年共救助270人次。

七、人民生活

人 口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20.96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1.33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出生人口4020人,出生率7.8‰,死亡人口为5315人,死亡率1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6‰。

至年末,我区外来流动人口35.45万人。其中,民工子弟学生3万人,约2万名民工子弟在26所务工学校就读。流动人口管理有了加强,并采取源头互动管理的方式,在建立了驻奉劳务输出站。各镇(开发区)建立了流动人口工作站,并已聘请了700多名协管员。对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加强了管理和服务,现已在全区38个农贸市场和20多个较大规模的建筑工地建立了计生管理员队伍。2003年起,全面实施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管理。2006年末,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指标质量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2.9%,比2003年增长3.3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婚育证》持证率为80.1%,比2003年增长10.2个百分点;参加计划生育孕检人数为37078人,比2003年增长了59.3%;计划内生育的比例由2003年的9.61上升到了2006年的141

人才流动政策不断完善,吸引优秀人才来奉创业。年内全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24,其中:高级职称22名,中级职称2名。另外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的有1197名,其中主证845名、随员证352名。

就 业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86万个。落实2个万人就业项目,30个千人、百人就业项目;成立669个奉贤帮业服务社,至年末从业人员上岗人数5272人,其中特困人员480人、困难人员1926人。积极拓展了多渠道的就业形式。至年末,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228家,从业人员5717人。认定公益性劳动组织32家,从业人员921人。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785人,登记失业率3.9%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呈上升趋势。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28525元,比上年增长20.3%;职工平均工资为25595元,比上年增长25.0%。据7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我区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为881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87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7%10.6%。农村居民全年人均从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得纯收入为986元,比上年增长36.75%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6.54亿元,当年新增36.82亿元,比年初增长20.5%

 居 住

为民办事力度加大,实事工程完成良好。全年完成旧住房综合整治约33万平方米,涉及24个住宅小区,金额约2000万元。完成平改坡工程约115万平方米,涉及建筑497幢,受益16000多户,金额约1.4亿元。贯彻落实市府廉租住房政策,至年末累计审核符合条件享受廉租房租金186户。

以住宅新开工登记和交付使用审核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了住宅建设管理。全年征收住宅建设配套费4584万元;住宅新开工登记项目18只,住宅792幢,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施工面积2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万平方米;发放交付使用许可证58张,住宅635幢,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发放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证书7857套,保障了居民入住以后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备。

过去的一年,奉贤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必须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优势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体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强;科技进步含量有待提高;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资源的趋紧和环境维护的要求,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难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农民收入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等;所有这些,也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注解:

1、本概况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概况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值均为现行价,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本概况的数据以年报数为准,有关的行业统计数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